武夷山上梅乡:妇女服务队农田显身手
对富裕地区的人而言,公平的精神效应大于物质效应,人们追求公平,主要是为了追求公平的精神效应。
在石油方面,随着中国石油进口的大幅提升,世界原油价格开始了一轮令人惊叹的牛市。而在南方,一向被视为中国最具活力的制造业开始出现大规模倒闭风潮。
在2007年,我们已经看到这个循环发生突然梗阻的强烈信号。与环境破坏及资源消耗一样,社会团结的瓦解,不会计入任何企业的资产负债表,也不会计入国民经济统计体系,但它作为一种真实的负债,则随时都可能引发整个经济体系的内爆。在1990年代中期之后,在世界各地(包括中国在内)的招商引资活动中出现得最频繁的,就是中国的官员。这不仅是因为它造成内部需求的严重萎缩进而阻塞经济循环(内需不足一直是中国经济最大的苦恼之一),更是因为它破坏了一个社会最重要的信任环境和抽象资源,而这恰恰是一个社会之所以为社会的基础设施。在这样一种经济增长中,投资焉有不高之理、消费焉有不低之理?中国民间对经济增长的逐渐祛魅向执政者发出了一个警告:作为政府合法性金字招牌的高速增长可能正在迅速褪色。
正是中国经济增长模式的这种内在要求,将中国在极短的时间中,变成了一个贫富差距悬殊的国家。而由于中国对铁矿石的巨大需求导致澳大利亚矿业劳动力严重不足,以至于出现澳大利亚海军兵员不足的情况。按主流经济学的经典说法,市场经济的优越性就在于它能优化资源配置。
回到现实中来:在人们生活水平普遍提高(受益)的情况下,不同阶层之间的收入差距也在相对拉大,这难道不正是中国今天的事实吗?为市场经济辩护,这样的良苦用心可以理解,但应当尊重起码的事实吧。然而,有些人直到现在也拒不承认这个地球人都早就知道的事实。张维迎之所以把这个常识看作是一种误解,就在于,他把贫富差距扩大与普通人受益截然对立起来,将两者看作是势不两立的事情。处于收入分配天平另一端的50%的低收入纳税人的收入仅占全国总收入的12.8%,低于2004年百分之13.4的水平。
进入专题: 张五常 。只承认市场经济优胜劣汰、优化资源配置的作用,却又否认市场经济拉大收入差距、促使两极分化的作用,这样美好的市场经济在当今世界恐怕还没有出现。
但有人把这种现象的原因归结为市场化改革,甚至有人认为,市场经济的结果一定是贫富差距扩大。但灯泡的价值对富人来讲要比穷人小,因为富人有钱,没有灯泡,他可以点很多蜡烛,而穷人一根都买不起。没办法,社会不公、贫富分化与市场经济的确有着某种内在的天然联系。当记者问到中国当前的贫富差距是否过大时,张五常急了:这也是胡说八道。
这是很明显的事,不晓得他们说两极分化根据的是什么资料。汽车也这样,过去富人可以坐轿子,现在每个人都可以有代步工具。所有新产品技术都是这样。举个简单的例子,爱迪生发明了灯泡,给每个人都带来便利。
大概是2001年开始,农村进步得非常快,这是无可否认的,无可置疑的。比如,在年前一次新闻对话中,张五常不仅拒不承认,而且还恼羞成怒。
因此,不要一检讨市场经济自身的缺陷,就扣上反市场经济的大帽子。再比如现在有了电视,每个人都可以看明星唱的歌、演的戏,而过去只有少数富有的人、皇宫贵族才能享受现场直播式的演出。
但是,张五常的恼羞成怒在逻辑上看,几近于胡搅蛮缠无理取闹:(1)农民在近几年改进了很多很多,并不等于差距已经是越拉越近了,这是两个问题。(张维迎:《理解和捍卫市场经济》,《学习时报》2007年12月17日)张维迎说市场经济背景下的技术扩散能使普通人受益,这当然没错。市场竞争必然导致优胜劣汰,如果没有政府的调控,就必然趋向两极分化,这不仅是经济学的常识,也是被反复证明的经验事实。见过不讲理的教授,没见过这么不讲理的教授。这是一种误解,为什么是一种误解呢?张给大家提供了这样的理由:从历史上看,市场经济使什么人受益最大?是富人吗?不是,市场经济最大的受益者是普通人。面对贫富差距,张维迎倒是十分理性,他说:对于社会中的收入分配不平衡的现象,大部分人都很担忧。
朱教授说左派让市场经济当政治体制之替罪羊,其实是朱教授自己在拿政治体制当市场经济之替罪羊。2005年占美国人口1%的最富有纳税人的收入占全国总收入的21.2%,大大高于前一年19%的水平。
市场经济最大的受益者是老百姓,不是特权阶层。你如果说中国是两极分化,那是胡说八道。
换言之,他把普通人受益等同于差距缩小了。因此,优胜劣汰与两极分化不过是市场竞争过程中相互依存、相互作用的两个方面。
但是,把社会不公、贫富分化都一股脑地归咎于政治体制,未免天真的让人觉得有点可疑。那个是什么数据来的?这个数据是怎么算出来的?当记者提供有关的基尼系数时,张五常勃然大怒:这个是怎么算出来的?谁算出来的?这些人念过书没有,他们做我的学生都没有资格。中国农民在近几年改进了很多很多,差距已经是越拉越近了。但是左派喊声一出来,有意无意混淆是非,让市场经济当政治体制之替罪羊,本来应该是催促政治体制改革的问题,却变为反市场经济的问题,如此‘手‘脚颠倒,鱼目混珠,还很有舆论‘市场。
改革30年以后,面对中国当前的贫富差距过大问题,甚至两极分化问题,大多数国人基本上已经能够理性正视,官方也不再刻意回避。(3)你不同意公认的权威数据,你可以从新计算并公布出来,用谁算出来的、念过书没有、做我的学生都没有资格之类的恐吓,就想推倒贫富差距过大的结论,这才真是胡说八道,更不是一个学者应有的态度。
看过《动物世界》的孩子们都知道,优胜劣汰的结果没有任何悬念:一级是强大无比的食肉者胜出,另一级是弱小无力者被无情地撕碎。在普通人受益的背景下,贫富差距可能缩小,也可能扩大——比如,封建社会的普通农民的生活水平比原始社会的酋长要高得多,但封建社会的贫富差距比原始社会也要大得多。
比如美国国内税收署公布的最新资料显示,美国的收入不平等在继续扩大,最富有的少数美国人占有的国民财富超过1990年代的股市泡沫时期,贫富差距创下二战后的最高纪录。在人类社会,优胜劣态的结果同样没有任何悬念:两极分化。
(2)在更科学的数据公布之前,有关方面提供的基尼系数就是权威,就应当得到应有的尊重,何况这个计算已经得到了反复的印证。优胜劣汰与两极分化具有内在的逻辑联系,这种逻辑联系不仅是主流经济学盼望的效率的源泉之所在,而且也正是收入差距扩大的根本原因。怎样优化的呢?优化配置的本质就是优胜劣汰。(朱学勤:《2007:思想在破局,改革要开放》,《南方都市报》2007年12月31日)社会不公、贫富分化当然与政治体制的某些缺陷有关——比如腐败问题,就是人们最为诟病的社会不公,这种不公或许只能通过政治体制的改革来解决
新劳动合同法是全面地干预市场的一种重要合约,牵一发而动全身,整个市场会受到严重的损害。(一)广州在新春后举办的招聘会,找工作的精英特别多。
(二)珠三角一带,今年春假后,工厂聘请新工人特别容易——好些年没有见过那么容易了。任何人相信最低工资可以帮助穷人,是不懂经济的运作。
换言之,中国发展的重点,是要顾及对工商业知识低下的农民。进入 张五常 的专栏 进入专题: 劳动法 。
如果您对本站有任何建议,欢迎您提出来!本站部分信息来源于网络,如果侵犯了您权益,请联系我们删除!